需求强劲充电桩行业持续迅速增加 6股雄起

时间: 2024-08-08 08:17:43 |   作者: 国家电网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份,国内充电桩保有量已突破百万台大关,达到100.2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超过41万台,私人充电桩保有量超过59万台;车桩比提升至3.5∶1。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基本上跟上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节奏。

  即便如此,充电桩建设任旧存在着巨大缺口。依照国家四部委联合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规划车桩比基本达到1∶1,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今年10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7.5万辆,同比下滑5.9%,同比增速四连降。不过,由于面临着巨大的缺口,充电桩建设仍就保持着快速的发展。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日前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10月,国内充电桩保有量已达114.4万台,同比增长66.7%。

  巨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吸引了众多公司参与,2017年国内充电桩企业一度超过1000家。不过,由于充电桩行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高、使用率低等方面的原因,充电桩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更是迎来一波充电桩企业的倒闭潮。比如,2018年7月,容一电动科技有限公司发布解散公告。

  同时,特来电、星星充电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经过长期的布局和持续投入,逐渐扭亏为盈,进入良性循环。以在国内充电桩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特锐德全资子公司特来电为例,公司经过长期的持续投入和战略布局,已于2018年实现了盈亏平衡。

  特锐德公告称,公司充电业务经过4年多的长期战略布局,融合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充电运营以及数据增值服务的充电网生态模式得到较好体现,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截至2018年底,公司充电业务累计充电量约16.9亿度,2016年-2018年度复合增长率超过200%。随着充电量的快速增长及充电业务板块别的业务的增长,2018年度公司充电业务已实现盈亏平衡。

  随着洗牌的加剧,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全国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越1万台的企业仅8家,8家运营商占总量的89.8%,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10.2%。其中,特来电、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位居前三。

  伴随着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充电桩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被各界所普遍看好。申万宏源发布的研报指出,国内充电网络建设进度落后于规划。以国家电网充电桩的中标价格(直流桩约8万元/台,交流桩约0.8万元/台)为标准计算,到2020年我国充电桩设备市场空间在1165亿元,2025年将达到2378亿元。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加快在充电桩领域的布局。11月25日,广汇汽车与国网电动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国网广汇(上海)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在上海揭牌。据有关报道,合资公司将于2020年完成43万个充电桩布局,并将与恒大和万科等地产商合作,推进社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

  正加快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的传统车企更是不会缺席这场盛宴。今年7月11日,总投资40亿元的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成立。据了解,该公司由大众汽车、中国一汽、江淮汽车与江苏万帮德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主要是做充电桩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与运营。

  不少上下游公司通过业务延伸加快在充电桩领域的布局。以A股新材料龙头公司国恩股份为例,公司作为新材料纵向一体化生产专业平台,以轻量化材料和功能性材料业务为两翼,全面推动新材料在各领域应用业务的协同发展,并凭借在轻量化材料领域积累的优势高起点布局充电桩领域。

  2017年10月15日,国恩股份与特锐德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的发挥双方资源整合和技术平台优势,实现强强联合,在箱式变电站和充电桩的外管结构等领域进行联合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进行深度合作,打造产品层面、产业层面和资本层面等多层面、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同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建设和运营。

  目前,国恩股份着力研发轻量化新材料代替原有金属材料,在大幅减重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美观性和实用度,在特来电第三代非金属直流终端充电桩壳体基础上开发了第四代充电桩、壁挂式充电桩、长城WEY定制单桩等壳体,并推出了箱式变电站的轻量化非金属门板、格栅、防尘罩、百叶窗、隔网门、非金属顶盖等产品,并实现批量供货。

  共享出行企业等新势力也加快在充电桩领域布局。今年8月1日,滴滴出行和英国石油公司(BP)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建设新能源车充电站网络。

  更多股市机会请下载证券之星APP,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应用商店搜“证券之星”就可以快速下载。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泛在电力物联网投资启动,触发信息化智能化新周期。2019H1泛在处于研讨与试点阶段,投资与订单有所延后,随着建设思路与上层框架逐渐清晰、电网投资增速回暖,泛在建设已迎来拐点;我们预计2019Q3将成为泛在项目大规模落地起始时点,2019Q4招标与订单将进入加速阶段。电网未来可预见时间内信息化、智能化将成为主力投资方向,结构性趋势确定。本轮信息化投资与订单爆发将给公司带来新一轮的估值提升,订单及业绩将持续兑现,公司有望重现智能电网周期卓越表现。

  智能电网产业链齐全,对标全球电气巨头。公司为国内二次设备龙头,在智能电网领域产业链齐全,我们分析其成功因素在于坚持科学技术创新、持续并购拓展业务以及重视提质增效。与海外电气巨头相比,公司在研发投入与盈利能力方面可圈可点,且与海外巨头共享相同成功基因。凭借技术制高点、超强研发实力以及持续拓展业务形成的多级增长驱动力,公司将充分受益于当前电网投资结构优化带来的增长机会,并有望复制海外电气巨头成长路径。

  农网改造升级加速刺激配网投资上台阶,租赁业务模式贡献稳健增长驱动力。当前国内配电自动化覆盖率与中心城市停电时间距离建设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清洁能源并网需求持续提升对配网自动化提出较大要求,配电自动化仍有较大建设空间。2019年6月国务院会议提出农网改造升级加速,预计农网及配网投资额将持续稳健增长;公司在配电自动化终端及主站系统市占率绝对领先,将充分享受行业需求量开始上涨红利。此外,公司配网节能租赁业务稳健发展,在为公司贡献稳定现金流的同时也将成为新的业绩增长驱动力。

  旧表更换及泛在新表共同驱动智能电表需求回暖。随着09版标准智能电表更换进度加快,国网智能电表招标量显著回暖;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背景下,智能电表作为物联网关键接入终端有望承担通信、遥控、边缘计算等新任务,旧电表更新及泛在新电表需求快速放量将共同刺激智能电表行业需求进入快速增长期。公司作为行业后进入者短期内进步迅速,2018年智能电表及用电信息采集招标中市占率第一,将充分受益于电表需求全线回暖。

  特高压及柔直项目将步入确认高峰期。特高压进入第三轮发展高峰期,8月23日“雅中-江西”特高压线条待核准线路;公司在换流阀与直流保护系统市占率领先,本轮建设周期预计中标金额超过45亿元。公司为ABB、西门子后全球第三家拥有柔性直流核心技术及产品企业,在“张北”、“乌东德”柔性直流项目中标金额近36亿元。公司特高压及柔直订单预计将于19-21年分批确认收入,从而为公司业绩提供强劲支撑。

  投资建议:公司为国内电网智能化、信息化领域龙头,产业优势突出,当前泛在建设步入拐点,信息化订单即将迎来爆发。为期6年以上的结构性投资方向带来公司二次腾飞,考虑到会计准则变更影响,预计公司2019-2021年纯利润是42.77/58.04/71.72亿元,EPS分别为0.93/1.27/1.56元,对应2019年9月6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21.3/15.7/12.7倍,维持增持评级。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19H1净利润14.55亿,同比+203.6%,基本符合预期:公司2019年上半年实现盈利收入621.84亿元,同比+14.84%;归母净利润14.55亿元,同比+203.61%,位于业绩预告下限,基本符合预期;扣非净利润7.4亿元,同比+209.98%。盈利能力看,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17.14%,同比+1.22pct。单季度看,19Q2营收318.8亿元,同比增长8.39%,环比增长5.2%;归母净利润7.05亿元,同比增长87.12%,环比下降5.99%;盈利能力看,过渡期电动车补贴降低,2Q公司毛利率为15.34%,同比增加0.4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71个百分点。

  公司预告前3季度净利润15.55-17.55亿,同比增1.8%-14.9%,其中三季度净利润1-3亿,环比下滑57%-86%,低于预期,主要受3Q电动车减产及补贴下滑影响。

  电动车龙头地位稳固,但短期受退补影响较大。1H19年汽车业务营收339.8亿元,同比增16.27%,营收占比54%,毛利率23.22%,同比+5.89pct。其中新能源车业务收入254.5亿元,同比+38.8%,占集团收入41%。公司19上半年汽车销量为22.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57万辆,同比增长94.5%,市占率提升至24%左右。1)乘用车:4Q18-1Q19抢装透支需求,2Q环比略微下滑,增长主要依赖新车型。1H电动车乘用车销14.08万,其中2Q为6.95万辆,环比降2.3%。2Q公司网约车主打车型e5销量为1.16万辆,环比减少3000辆,较4Q18高峰期减少近7000辆;2Q增量大多数来源于新车型,如唐EV,宋Max,e1,S2,秦Pro等。2)商用车:客车放缓,泥头车放量。1H商用车销量为0.49万辆,同比增35.4%。客车1H销量为0.18万辆,同比下滑49%,国内市场占有率降至6%;泥头车和专用车销量为0.4万辆,同比大增434倍。

  动力电池市占率有所提升,并加速分拆。1H19电池装机7.4gwh,同比增121%,市占率24.5%,较18全年提升4.5pct。其中三元5.7gwh,同比增170%,乘用车基本转为三元;铁锂为1.7gwh,同比增36%,主要由泥头车拉动。7月由于商用车下滑,装机0.58gwh,市占率下滑至23%。

  电子业务盈利大幅度地下跌,光伏业务仍亏损。公司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1H19营收44.5亿,同比降1.6%,占比7.2%,预计仍亏损4亿左右。

  1H费用率下滑1.15pct,2Q财务费用大幅度地下跌,但投资收益亏损3亿。应付减少,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流出扩大。上半年,公司三费合计83.2亿元,同比增长44.88%,费用率为13.38%,同比下降1.07个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14.53亿元,同比增加8.65%。应该支付的账款为181.6亿,较期初减少28%。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20.65亿,去年同期为-16.07亿。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事件:公司全资子公司特来电召开了“面向新能源车安全的充电网两层防护技术”鉴定评审会并进行了发布。

  充电网两层防护技术体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特来电充电网两层安全防护技术体系包括CMS(柔性智能充电管理系统)主动防护、大数据安全防护体系,鉴定评审结论表明该体系可以有实际效果的减少电动汽车烧车事故65%,大幅度减少了电动汽车充电起火事故,对电动汽车的充电安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重要推广价值,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防护体系的建立将有效打通车企、电池企业、用户的产业链,可以从源头上采集、分析和解决电动汽车安全的头痛难题,也将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电动汽车充电安全的基础技术架构,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全面、健康发展。

  充电网业务2018年总体盈亏平衡,迅速增加通道打开。2018年公司充电运营收入5.31亿元,同增153%,充电量11.3亿度,同增165%;充电设备销售及共建业务收入7.51亿元,同增106%;充电板块全年实现盈亏平衡。截止2019年3月底,公司上线万个,在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投建及上线运营数量均居全国第一,2019Q1累计充电量达4.2亿度,较去年同期增长116%。同时,股权激励方案预计2019年~2023年充电量分别达到22.5亿度、45亿度、90亿度、150亿度、240亿度;年增长率分别为100%、100%、100%、67%、60%。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2019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19亿,同比增长30.11%,归母纯利润是1.71亿,同比下降15.56%。由于一季度国内光伏新政未落地,新增光伏并网量同比下降较大,公司一季度国内业务受到一定影响。我们判断,与2018年Q1为去年全年盈利水平高峰不同,随着国内新政落地,光伏抢装需求释放,叠加海外市场高增长,19年Q1或将是公司全年业绩增速低点。

  2019年一季度公司预收账款5.34亿元,同比增长13.86%;存货30.98亿,18年年底24.59亿,环比增长26.00%。我们判断随着国内光伏景气度日益回升,公司系统集成及逆变器等业务在一季度已逐步做好充足准备,叠加海外市场进一步放量,预计公司盈利水平逐季度回升显著。

  逆变器业务出货量将有望实现突破。2019年进入平价时代,公司推出1500V组串逆变器,是目前全球功率最大的组串逆变器,可大大降低LOCE达5%以上,全球逆变器龙头将继续领跑;

  光伏、风电EPC支撑公司业绩。2018年公司500MW格尔木项目开创了国内光伏平价上网的先例,公司电站业务基本盘稳固,我们判断光伏补贴与非补贴EPC项目均将持续为公司贡献业绩。储能业务放量提供高弹性。进入2019年,国网及南网先后下文,明确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储能产业,随着储能经济性进一步凸显,公司作为储能龙头将显著受益于国内储能市场爆发。

  公司是全球光伏逆变器龙头+新能源EPC+储能优势企业,预计公司2019-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12.46/15.56/19.69亿元。综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我们大家都认为公司估值合理区间为16.70-18.50元/股,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研究机构:申万宏源 分析师:韩启明,刘晓宁,郑嘉伟 撰写日期:2019-08-21

  公司发布 2019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盈利收入 16.60亿元,同比增长 61.06%,实现归母净利润 1.62亿元,同比增长 148.07%,业绩增长符合申万宏源预期。

  业绩符合申万宏源预期,新能源汽车板块表现亮眼。2019H1公司实现盈利收入 16.60亿元,同比增长 61.06%,实现归母净利润 1.62亿元,同比增长 148.07%,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新能源汽车产品上半年收入同比高增长。受益于规模效应及成本管控,2019H1公司实现期间费用率 14.79%,同比减少 4.43个百分点,其中研发费用为 1.48亿元,同比增长 31.44%,占营收的 8.94%,依然维持高投入强度。

  跟随大客户放量,新能源汽车板块营收同比增长 238.82%,毛利率快速下沉到位。 2019H1新能源汽车及轨道交通产品实现收入 5.52亿元,同比增长 238.82%;实现毛利率 23.15%,同比下降 11.42个百分点。公司为北汽新能源提供电力电子集成模块和电机驱动器产品,2019H1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同比增长 21.57%,公司主供的 EU 车型销售 4.91万辆,去年同期仅 3054辆。受补贴退坡及竞争影响,电机电控全行业价格走低,同时 2018年 IGBT等核心元器件价格提升造成成本压力,对毛利率形成明显压制。我们大家都认为 20-25%的电机电控综合毛利率水平已经处于较低水位。2018年公司向瑞驰、东风等客户快速拓展,未来有望逐步为北汽新能源外的整机厂提供核心部件。

  智能家电、工业自动化业务稳步增长,5G 有望启动工业电源业务快速地增长。受益于显示电源和变频家电电控产品增长较好,2019H1公司智能家电电控产品营销售卖收入 7.04亿元,同比增长 23.16%;上半年工业自动化产品市场需求减缓,公司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与工业附加值,工业自动化产品出售的收益 1.53亿元,同比增长 26.40%;受益于商业显示产品线和通信电源快速增长,上半年公司工业电源产品营销售卖收入 2.46亿元,同比增长43.62%。上述三项业务毛利率均同比小幅下滑,但上半年公司多项业务在海外拓展顺利,海外区域实现 3.56亿元,同比增长 53.65%,毛利率同比增长 2.12个百分点。为满足通信 5G 发展的需求,公司持续增大研发投入,未来工业电源产品有望贡献新的利润增长点。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我们维持预计公司 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7亿、4.25亿、5.16亿,对应 EPS 分别为 0.70、0.90和 1.10元/股,目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 29、23倍和 1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及轨道交通产品价格进一步大幅度地下跌,北汽新能源销量不及预期。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研究机构:光大证券 分析师:王威,于鸿光 撰写日期:2019-08-30

  上海电力发布2019年半年报。2019H1公司营业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4.6%;归母净利润6.2亿元,同比增长71.2%(考虑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追溯调整);EPS0.24元。

  电源结构一直在优化:截至2019H1公司控股装机容量1529万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2019Q2,公司新增控股装机容量10.4万千瓦。公司近年来致力于能源结构转型,受新能源机组投产等因素影响,公司装机结构一直在优化。截至2019H1,公司煤电/气电/风电/光伏装机比重分别为55%/16%/13%/16%;煤电装机占比同比下滑8个百分点、新能源(风电、光伏)装机占比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

  成本改善推动盈利回升:2019H1公司发电量236亿千瓦时,同比下滑1.5%(经调整);其中煤电发电量同比下滑10.6%(经调整)。若不考虑追溯调整影响,我们测算2019Q2公司发电量110亿千瓦时,同比持平;其中煤电发电量同比下滑13.6%。受下游电力需求放缓、上海地区“原煤总量控制”、外来电挤压等多因素影响,煤电总体表现不佳,但清洁能源机组有效贡献发电增量。此外,2019年以来煤价总体同比回落。上海电煤价格指数2019H1同比回落13.7%,其中2019Q2同比下降8.9%。公司2019H1到厂标煤价同比降低10.4%。受益于成本改善,公司纯收入能力有效提升。公司2019Q2毛利率29.7%,同比/环比提升5.9/9.4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3.6亿元,同比/环比增长31.8%/31.4%;扣非归母净利润3.5亿元,同比/环比增长59.5%/461%。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根据2019H1业绩等情况,小幅上调公司2019-2021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9-2021年的EPS分别为0.56、0.64、0.71元(调整前分别为0.55、0.63、0.7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4、12、11倍,对应PB分别为1.3、1.2、1.1倍。我们看好煤价下行对业绩的提振及新能源板块对利润的增量贡献,维持“增持”评级。